麥當勞、肯德基、必勝客等洋快餐的供應商7月20日爆出重大醜聞。上海東方衛視當天晚上播出轟動性報道,其記者通過卧底兩個多月發現,這些國際知名快餐連鎖店的肉類供應商——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採用過期變質肉類原料的行為,情節觸目驚心。這些國際快餐企業20日晚緊急宣佈停用上海福喜供應的原料,但到21日早上,一些媒體發現有的洋快餐店尚未執行這一決定。
  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雖然名稱很中國化,但卻是家外商獨資公司,同上述著名國際快餐連鎖企業在全球合作。據報道,該公司將過期變質肉類“優先”向中國市場供應使用。
  這一醜聞的性質相當惡劣,既有主觀故意,也有較大影響面。對福喜公司的行為不僅要予以揭露和譴責,還要實施經濟處罰,此外它顯然已涉嫌犯罪。相關部門應對這一事件的全過程開展司法調查。
  這是著名洋品牌“在中國墮落”的又一活生生例子。麥當勞公司和肯德基、必勝客所屬的百勝餐飲集團有對供應商失察的重大責任,中國監管部門同樣負有責任。
  這一醜聞不是麥當勞或者百勝集團自行發現並披露的,中國監管部門也做了看客,披露這些惡劣情節的是媒體的卧底記者,這增加了整個事件的嚴重性。因為眾所周知,媒體監督缺少系統性,它是隨機的,食品安全的核心保障是體制監督,以及企業的內部管理流程,然而在這個醜聞中,這些閥門都失效了。
  即使現在,我們大概仍可以說,國際知名品牌實施食品安全的能力或許仍高於中國食品企業,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,它們的這種能力現在打了折扣。它們自身和中國的環境都難辭其咎。
  國際知名品牌對中國消費者服務並未做到全神貫註,也缺少它們在西方市場上如履薄冰的緊張感。它們大概覺得中國市場本身是粗糙的,稍微差一點的服務在中國也屬於上乘,因而其中一些品牌向中國消費者提供的不是“最佳服務”,而是“性價比最恰當的服務”。
  一些大車商在中國召回問題汽車比在西方市場上慢一拍,著名手機在中國的保修期比在美國短,實際上都出於外商的這一態度。
  中國社會恐怕也不能認為自己很無辜。中國流行關係學,腐敗較嚴重,質量監管體系薄弱,媒體監督有一搭沒一搭,民間對洋品牌的盲目崇拜,這些都在影響外商的思考:它們該給在中國提供的服務質量“打幾折”。
  2013年央視“3·15”晚會曝光蘋果手機在售後服務上“歧視”中國消費者,以及在之後曝光星巴克在中國的價格“高於美國”,都遭到國內互聯網輿論的逆襲,中國輿論場上幾乎形成對國際知名品牌的“情緒化保護”,有這樣的大氛圍,國際知名品牌在中國不出“大問題”才真是怪事。
  所有市場化企業的真正宗旨都是賺錢,它們的文明和良好道德都是社會鐵面無情要求的結果。企業不會做我們所希望的,它們只會做我們嚴格規定並認真監督核查的事情。無論中外,概莫能外,區別僅僅在於不同企業主動應對社會質量需求的經驗和熟練程度。
  我們不必因為這一醜聞就將著名洋快餐紛紛“妖魔化”,那樣也的確不公平。我們只需把它們當成正常的企業看待,不再在心裡給予它們對各種質量爭議“豁免”的特權。它們同樣是需要“嚴加管教”的。我們也相信它們處置問題的本領,以及在全球市場上質量經驗和能力的非凡積累。希望它們引以為鑒,重估市場環境,向中國消費者奉獻百分百的質量服務。
(編輯:SN171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v78tvadz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